当前位置:首页>>资讯>>旅游动态
春芽上的“非遗”,清明小假购物List+1
发布日期:2023-03-31


跨过春分,清明将至,邛州漫山遍野的茶田披上新绿,又到了一年间最忙碌的春茶采摘时节。“明前茶,贵如金”免受虫害的茶芽细致柔嫩,色翠香幽,味醇形美,是全年品质最佳的时刻,美好春日,从这一盏茶开始。


邛崃是我国最早传统产茶地之一,邛茶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,拥有“茶马互市,商贾云集”的繁盛,素有“万担茶乡”的美名。

图片





气候温润、雨量充沛、土壤肥沃的山丘地形,让邛州的二十多个镇乡成为了产茶基地,拥有二十多个品牌,上百个品种。历经千百年来的洗礼和沉淀,个中臻品进入“非遗”名录,惊艳世人。






图片










花楸贡茶

手工制作技艺










花楸茶,旧时也称火井茶,产自邛崃花楸山。唐宋以来的文献,迭有记载,在唐、宋、清时都被列为贡茶。


清代邛州知府刘建国携花楸茶叶入朝进贡,康熙在品评各地进贡茶叶后,赞誉花楸茶为“天下第一圃”,花楸贡茶因此而得名。








图片








花楸山茶,早春迟秋,鲜嫩耐泡,具有原生态的独特风味。千百年来仍能保持其优良品质,除与优质茶叶来源,同时与其独特和考究的手工制作工艺密不可分。


图片





花楸贡茶手工制作技艺是传统手工制茶技艺的典型代表,主要包括采摘、制作两大部分,采摘要求“八不采”“两不带”“三防”“四做到”“五及时”,同时因茶施技,合理编制工艺进行制作。


主要工序包括:鲜叶摊放、杀青、快速冷却、初揉、解块、初烘、摊晾快速冷却、复揉、解块二炒、摊晾快速冷却、三揉、解块三炒、摊晾冷却、做形、毛火、足水、审评、成品包装。





图片
图片





2005年9月,花楸茶荣获“中国知名品牌”荣誉称号。“花楸御露”、“花楸贡茶”、“花楸御竹”等系列品牌更是获誉无数,享誉全国。








邛茶制作技艺







"文君当垆时,相如涤器处……酌取井水中,用以烹茶涤尘思,清逸凉无比。"1957年郭沫若至邛崃,饮邛茶后赋诗感念。后人为纪念卓文君勇敢忠贞的爱情,特将她新创制的绿茶取名文君茶。





图片








文君茶产区分布在邛崃山脉的南宝山、花楸堰等处的崇山峻岭之间,一般海拔800~1700米之间;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空气湿润,云雾缭绕;土质深厚肥沃,是得天独厚的产茶之地。


茶树的品种为当地的中叶种和花秋种,芽叶粗壮,深绿油亮,节尖较短,持嫩性强。








图片
图片





文君茶,以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,经杀青、初揉、烘二青、复揉、炒三青、做形提毫、烘焙等七道工序精制而成。成茶条索紧细弯曲,色泽翠绿,白毫显露,滋味清醇。








老川茶

传统制作技艺










图片





老川茶,泛指自古生长在巴蜀地区,经过漫长的自然演化,物竞天择后,遗留的群体种茶树。大多生长在酸性土壤,通过有性方式(茶果)进行繁殖,幼苗主根发达,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,在寒冷的高山地区仍然能顽强生长。


进入秋冬的老川茶,休眠期长,发芽晚,产量低,积累的内含物质丰富,氨基酸含量偏高。明前采摘的茶叶具有苦涩味较轻,口感醇厚等特点。





图片
图片








自唐朝以来,以老川茶为原料的“邛州贡茶”、“火井茶”、“思安茶”等在古代茶书中也有记载。


在唐时即位列陆羽《茶经》名茶八区四十三州、《新唐书》国中名茶区二十州,将邛州与苏、常、衡、雅诸州并举,不分伯仲。五代毛文锡著作《茶谱》中提到“临邛数邑茶,有火前、火后、嫩绿、黄芽号。又有火番饼,每饼重四十两,入西蕃,党项重之如中国名山者。《茶经》中提到剑南地区邛州茶位列前三,以上文献对邛州茶均有记载。








图片








老川茶生长于两千多年原生态的邛崃山脉,竹木苍翠、峰峦重叠、云雾缭绕、空气清新,故品质优良。其成茶“气香味醇,形美色绿,饮后回甘,耐冲泡”而闻名于茶界。


老川茶是历史的茶文化结晶,是蜀中茶文化的代表,是茶马古道的开启与繁荣的见证物。历来也是邛崃茶农的重要经济支柱。









图片









图片






邛州的每一捧泥土,都孕育着神奇和生机,那些最鲜活的精神、精湛的技艺,历经岁月积淀,从这一盏茶间,晕染开来。